民政局被“叫板”,办实事需落实处(2)

民政局被“叫板”,办实事需落实处(2)

派出所批民政局,如此“民政”该批

各类证件丢失补办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然而补办单位却要让派出所出具证明来证明丢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让人着实看不懂了。也许按这位工作人员的思维,老年证丢失,那是要去派出所报案的,如此“证明老年证确系丢失,需要派出所出具证明”则顺理成章了。荒唐啊!笔者不禁要对策划“丢失证明”的“主创方”提问:“您的各类证件是否都曾在派出所里存档备案过?关于老年证问题,派出所难道比民政局更有发言权?”

补办一个只有辅助性证明性质的老年证工作人员在核对申请人身份后再调取老年证登记档案这就可以办理了。然而这次却出现了一个没有意义的“丢失证明”还要要挟原本不相干的派出所被动登场这不仅是懒政更是对老人的一种有花样的刁难。如此的不务实为民与“民政”二字极不相称!

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要在个人之间开展,更要推广到单位与单位之间。这次的派出所批民政局不失为成功之举,因为为老百姓办实事有时候不需要什么理由,而对于给老百姓出难题的单位与个人,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批评、指正,这同样也是服务老百姓的好事、实事!

派出所批民政局“多为百姓办实事”应成为自觉

不必要的证明不要开,显而易见的事情,却要让老百姓多走弯路,就连同为公务人员的派出所都看不下去了,吐槽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还是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吧”。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中央三令五申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绝不能停在口头上、写在字面上,却在行动中不见踪影。各个机关多为百姓办实事,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群众的心声,要真正取得好的效果,就要变被动为主动,变任务为自觉。

要让为百姓办实事成为自觉,就要领导干部带头。为百姓办实事是“三严三实”的题中之义,真正让所思所想变成所干所行,就需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必不为”,正人必先正己,干部带头践行党的号召,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对不严不实、怠慢群众的行为批评处理,自然能够树立如何干工作、怎样办实事的鲜明导向。

要让为百姓办实事成为自觉,就要将办实事具体化。有些工作人员只是依据以往的规定办事,却忘了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究竟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是民政局让人少开了一份不必要的证明,是医院为贫困老人提供医疗帮助,是几个部门联合实行的一站式盖章……每个部门能为百姓办的实事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各机关主动思考,真正将实事细化到日常办公的一个步骤、一个说明,有据可依,对照执行,在不断的强化中成为内化于心的自觉。

要让为百姓办实事成为自觉,就要听得进不同意见。“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个别地方、个别干部总是关着门想决策,出发点是为了群众的便利,结果听不进群众意见,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尴尬。怎样才能把实事办在百姓的心坎上?就是要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念所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让不同的意见指导机关及个人的一言一行。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多为老百姓办实事,是要求更是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不折不扣的落实到行动上,才能赢得百姓最衷心的点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派出所批民政局,民政局先别忙喊冤

对于这样的可开可不开的证明,即使是老人听错又何妨?问题的关键显然不是老人去了哪儿?而是这个证明是不是有必要开。

民政局按照流程办事儿,却遭到“同行”批评,网友吐槽或许有些冤枉。但,是不是民政局方面也应该反思一下,一个没有多大用处的证明给老百姓造成的麻烦呢?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府部门更是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但,规矩是不断的变化的,有些证明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形式,甚至会适得其反,给群众造成麻烦。而对于这些对可开可不开的证明又没有及时的取消,导致分界不明确,工作人员在没有领导发话的情况下,不敢善作主张,只能上行下效,按照程序办事儿,进而让老百姓跑出很多冤枉路。

而一些地区政府部门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原本可以用简单网络技术完成的工作却要让群众“跑断腿”“磨破嘴”,还有些部门少数人员借“奇葩证明”之机刁难民众,进而吃拿卡要,伤了群众的心,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所以,无论老人去哪里去办,证明都为老人添加了麻烦,民政局遭批一点也不冤。民政方面应以这次批评为契机,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简化办事流程,及时取消那些为群众添麻烦的程序和证明,查找可能存在的“四风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捞干的为群众做事。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