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三:中央+省级“双剑合璧”
按照中央要求,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省级巡视基础作用,“双剑”合璧发力,上下联动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自2015年1月开始,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启动省级巡视工作,有的甚至开展了第二轮。
“与中央层面的巡视相比,省级巡视则是将这种监督职能进一步向下延伸。”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周淑真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问题也会错综复杂。所以中央的巡视只能集中于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对于微观层面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基层的问题需要省级巡视来完成。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地方加大了纪检工作力量,并新设执纪监督机构,扩充办案人员,精简纪检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通过这样的“增减”让地方纪委更加聚焦主业。此外,从地方对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来看,多地均设立了省委“五人小组”来完善巡视领导工作,增加了省委巡视组的数量和巡视频次。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有超过半数的省份建立或正在建立“五人小组”听取巡视汇报制度。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多地均设立了省委“五人小组”。
武器四:85份“巡视整改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形成了85份巡视反馈情况报告。
小官巨腐,能人腐败,领导干部“一家两制”,玩风甚重,山头主义,团团伙伙,拉票贿选……这些均是巡视反馈的“问题清单”里频频出现的一些“新词”“狠话”,越发尖锐犀利的语言,更是直击暗疮。
新词背后既是巡视模式的创新,也是一份承诺,把问题抖搂出来,然后就去解决它。
另外,细读这些“巡视清单”,更有利于“把脉”当前反腐形势,为下一步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找准着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巡视清单上新词语频频出现,说明巡视工作发现问题的水平大幅度提升。
武器五:去神秘化
2014年12月中旬,中央纪委宣传部与央视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在央视黄金时间段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中央纪委还俯下身子走草根路线,与广大网民拉近距离。在2015年元旦期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了客户端。其中《我是你的眼》的“近距离”专栏,分别从“一封举报信的历程”和“走进来访接待大厅”两个角度,详细披露中央纪委信访室如何受理举报。
同日,中央纪委信访室受理来信举报的现场首次以图片形式曝光。次日,中央纪委信访室工作人员受理来访的画面也首次对外公布。
这一系列“去神秘化”动作让中央纪委的一些具体工作更加透明化。作为拥有监督执纪问责权力的监督部门,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不仅仅是权力透明化的体现,其从“幕后”走上“前台”并且勇于出击、不断出击,还能拳拳到肉、刀刀见血,更是中央“认准人民反腐期待”并将这种期待变成现实的最直接体现。这让公众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