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 助推复兴梦想(2)

弘扬抗战精神 助推复兴梦想(2)

摘要:抗日战争的胜利固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抗战精神,深刻体会蕴含其中的历史内涵,领悟激荡其间的意志气魄,激扬精神斗志,激发奋进力量,致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像前辈那样成就宏伟大业,共铸复兴梦想。

3.抗日战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领导力和影响力,锻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始,就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以正确的主张、坚定的意志、模范的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担当了夺取战争胜利的先锋。从提出并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到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到积极开辟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为全民族的持久抗战和最后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不仅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更涌现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在共产党员的带动下,广大人民空前觉醒,发出了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成为抵御日本侵略、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经过抗战历练的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面貌引起国际社会瞩目,走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伟大抗战精神及其激发的民族斗志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作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对强的战争,也是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固然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促成、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策略和国共两大战场的精诚合作密不可分,也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给予的支持和援助息息相关,但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抗战精神的形成与全民抗战的发动。

1.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经由“明治维新”,国力日渐强盛且迅速成长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而当时的中国历经西方坚船利炮的百年冲击和侵略战争的多次洗劫,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日本。不仅如此,当时的中国貌似统一,实则内战不断,民心涣散。可以说,日本之所以敢于挑衅欺负中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缺乏民族凝聚力,难聚全民之力御敌。

但是,在中日双方实力对比堪称悬殊的情况下,面对装备精良、优势明显的日本法西斯势力,中国人民无所畏惧、奋起抗击。贫弱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悍的日本,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凭借的正是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展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展示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展示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日寇铁蹄践踏在中国大地的同时,也把抗争怒火埋在中国人民的心里,中国人民迸发出汹涌的爱国热情,汇聚起磅礴的抵抗力量。“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使奋起抗争成为绝大多数中华儿女的毅然选择,广大爱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活剧。伟大的抗战精神,奠定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最坚实基础。

2.伟大的抗战精神及其激发的全民抗战斗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面对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人民迅速觉醒,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中华儿女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空前提升。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抗日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种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强大精神支柱。为抗击侵略、救亡图存,为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中国人民表现出高昂的战斗意志,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级阶层、各社会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都义无反顾投身到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无论是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奋勇抵抗,以献身精神弥补装备劣势,奏响了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可以说,正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觉醒和增强,将中国由“散沙一盘”凝聚成了“磐石一块”;正是各族人民的团结抗争,使中国迸发出了难以阻挡的强大力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精神是助推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抗战结束已经70年了,但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反思始终没有停止。抗战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历久弥新。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华儿女必须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曾经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一次次抗击侵略战争的失败、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受到了极大挫伤。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历经抗战战火淬炼的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代表,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复兴的坚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接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用抗日战争伟大精神提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抗战是血与火铸就的壮丽史诗,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体现的是对民族的认同、对国家的责任。爱国主义是把中华民族凝聚团结在一起,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精神不仅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也是民族兴盛的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才能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斗争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用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