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新:从抗战烽火到民族复兴——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1753701944184

张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努力。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的精神结晶,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一、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与丰富内涵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团结御侮、抗日救亡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题和全民族的共同追求,全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英勇抗战,这是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这是一场半殖民地半封建、十分落后的中国与强大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号召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4年抗战残酷惨烈,艰苦卓绝,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在这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中,取得了最后胜利。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论党派、阶级、阶层、团体、个体,都共同意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近代以来,剧烈的社会变动和内外危机的激化,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民族、国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为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华民族那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全民奋起抗争、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团结局面所取代,这种局面的改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凝聚力的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中国人民在共御外侮的英勇斗争中,民族精神不断觉醒和升华,这是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政府对日宣战,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一致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彻底争得中华民族真正的独立与解放。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出号召:“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唤醒了亿万国人抗击外敌的意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打退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抗战意志最坚定,抗战行动最坚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和军队,正如朱德同志所说,“其抵抗的极端英勇,其对所受苦难的极端坚忍,其牺牲的极端壮烈,实是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浩大的正气,写下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最壮烈不朽的史诗”。中国共产党始终承担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极大地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伟大抗战精神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构成了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抗战过程中中国军民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要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这种精神,我们民族的数千年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抗战实际,提出了抗日战争中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持久战,有力地反驳了当时盛极一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日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等方面的对比,提出日本既不能很快灭亡中国,中国也不会很快战胜日本,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的科学论断,指导中国人民彻底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持久抗战的胜利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国情背景下的精神思想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