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

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治理问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就此问题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领会这一讲话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当前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经验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科学态度

国家治理是文明社会以来国家的基本社会职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器,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它是从社会中产生的,是社会分化、社会分工、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812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国家治理,正是国家社会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人类在几千年的国家治理中,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认真学习总结。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当前国家治理的密切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与我们的发展道路和方向紧密相连的问题。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我们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充分肯定中华文明历史智慧在治国理政上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这些论述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意。

深刻阐述借鉴历史上治国理政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不仅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思想值得我们借鉴,而且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等内容也应当充分继承与弘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辩证处理本国传统文化与借鉴他国经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我们既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又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决不能脱离本民族的发展道路,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