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全面”为指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

以“四个全面”为指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生态环境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人民主体性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饱含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他关于“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等重要论述,把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现实期待、对生态文明的美好憧憬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主体性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生动诠释。

辩证思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是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论述饱含着辩证思维的鲜明特点。他形象地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比喻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主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他用鲜活的语言指出,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

系统思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单独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底线思维。“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好处着眼,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坚持底线思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告诫全党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是推动新一轮改革的治理智慧。生态红线是不能超出的界限、不能逾越的底线。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底线思维为指导,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