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科:平北抗战根据地(2)

大庄科:平北抗战根据地(2)

摘要:延庆县大庄科乡丘陵起伏、林木茂盛、民风淳朴。70多年前,平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个立足点就建在这里,在霹破石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昌延联合县政府。以此为开端,平北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将平西和冀东两大根据地连接起来。

平北·讲述

八路军盐水擦伤口

讲述人

王仕余 80岁

霹破石村村民

“我就挨过日本人枪子儿,那时我才3岁!”坐在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大院台阶上,80岁的王仕余老人回忆。

“有一天日本人来扫荡,男人都打游击躲到山里了,剩下妇女和儿童。我妈带着我往山上跑,我们在南坡,鬼子在北坡,他们朝我们开枪,子弹从我的屁股上穿了过去。”老人说,当时不觉得疼,过了一会儿就疼得不得了。敌人走了,妈妈背着王仕余回村找药。

部队上也没有药,只有盐,连白布都没有。“皇协军不让买白布,谁买,就说是拿给八路军用的。”王仕余说,没办法,妈妈只好煮盐水,晾凉了给他擦伤口,一点点熬着,直到伤好了。“当时部队上也这么治!”老人感慨。

村里虽然住着联合县政府,但当时村民们并不知情。

“他们走哪儿跟哪儿办公,也不固定在一个地方。老百姓也不敢问,问了也不告诉你!”王仕余说,“他们就住在农民家,吃饭给做饭,睡觉一起挤。”

这些人都聪明,别管是哪儿人,来了都能说一口当地话。“昌平的‘嘛’、怀柔的‘哈’、永宁的‘涮儿’、延庆的‘哇儿’,他们张嘴就来。”老人说。不过,谁是党员谁是积极分子,村民也能猜出个大概:“他们经常开会,上梁头、小沟里,背人的地方。”

当时,一名女干部李淑君就住在王仕余家,跟王仕余妈妈关系特别好。“有一年部队路过我们村,她特意带着警卫员来我们家看望我母亲,想带我一起走,我妈没舍得。”说起这段往事,老人不无遗憾。

我给白乙化遛马

讲述人

张成旺 89岁

沙塘沟村村民

1938年12月,沙塘沟秘密发展了六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这是抗日时期平北农村诞生的第一个党支部。

1940年5月20日,十团团长白乙化率第一营和团直属部队来到沙塘沟。部队休息调整,白乙化把马交给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去遛。这个孩子名叫张成旺,那年14岁。

“我们家有牛,我放过牛,他看我闲着,就喊我帮他遛马。”张成旺回忆,“我看那马挺好的,挺温顺,我就骑上去了,小孩子家调皮,玩儿嘛!”老爷子面带笑意。

“小豆子!让你遛,你还骑上了!”张成旺上了马还没过瘾呢,就听见远处一声大喊,吓得他赶紧滚下马来,乖乖地在村东的地里认真遛起马来。

第二天,伪满洲军三十团就赶来围剿。“从南边进村的,黑压压有3000多人,天刚亮就来了。”张成旺回忆,当时,村里人紧急撤到北边的山里。就听见村南山里枪声不断,战斗打了一整天,傍晚时分,敌人才撤退。那一仗,白乙化带领十团,歼敌200余人,取得了沙塘沟战斗的胜利。

“后来我才知道,让我遛马的人就是人称‘小白龙’的十团团长白乙化。因为他长着大胡子,个子高高的,特别好认。那时候,他也就二十五六岁。”老人无限敬仰、无限怀念。

平北·故事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1940年2月的一天晚上,在霹破石召开的县政府干部会上,一个圆脸、中等个子、皮肤黝黑的小伙子说:“同志们,红军长征虽苦,但今天昌延县的环境比长征还要苦。敌人天天扫荡、搜山,我们要抗击敌人的进攻,开辟抗日根据地,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否则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人就是昌延联合县的第一任县长、年仅29岁的“老红军”胡瑛。当时日军在昌延中心区周围建有20余个据点,加上各山头的几十股土匪,这里的粮食几乎被敌人抢光了,部队和地方干部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致使根据地难以巩固发展。

为打开工作局面,胡瑛等人决定首先开展武装斗争。不到一个月,一支40余人的昌延县游击队组建起来,胡瑛兼任队长。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了昌延中心区的汉奸土匪,为当地百姓除了大害。

1940年4月,一位戴着眼镜、略显老练的中年人悄然来到霹破石村,这个人就是昌延联合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徐智甫。

从5月开始,日伪军集中5000余兵力,对昌延地区进行“拉网式”大扫荡,企图摧毁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当时,主力部队已撤到外线作战,昌延地区只剩下赵立业率领的十团九连少数部队。胡瑛和徐智甫等人就率领当地群众,白天随部队打游击,晚上出山筹粮筹钱。

8月上旬,连长赵立业接到命令,率领十团九连转移到外线作战。临行前,赵立业想让胡瑛等人一同撤离。胡瑛却说:“我是一县之长,县长不离县,离开不就失职了吗?我不能走。”

8月27日傍晚,胡瑛和通信员程永忠来到黄土梁老乡王金喜家,胡瑛通知徐智甫来会合,两人在王家的小屋里研究部署部队走后如何开展抗日斗争等问题,一直到天亮。

第二天清晨,两人刚躺下准备睡会儿,就听见外面有动静。原来,在场院干活的王金喜突然发现很多穿着黄衣裳的日伪军朝他家院子围过来,并冲他喊:“哪一个?”

回屋报信来不及了。王金喜灵机一动,大声地回答:“老百姓,压场呢。”

回答声惊醒了胡瑛,他马上跑出屋,一见是日伪军,“叭叭”打了两枪,就往西南山坡上跑,徐智甫和程永忠则朝着东南沟跑去。

日伪军见状用机枪扫射,跑到半山腰的胡瑛腿被枪弹打断,坐在了地上。日伪军想活捉胡瑛,一窝蜂冲了上来,胡瑛举枪就打,击毙两个伪军。敌人见无法靠近,举枪扫射。胡瑛倒在血泊中,英勇牺牲。

徐智甫和程永忠边跑边打,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中弹。当敌人逼近时,徐智甫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壮烈牺牲。程永忠也不幸被乱枪射中,当场牺牲。

日伪军搜出胡瑛身上带的大印(县政府及县长印),知道是县长,便残忍地将他和徐智甫的头割下带走。

得知县长胡瑛、县委书记徐智甫等人不幸牺牲的消息,昌延县群众无比悲痛。一个月后,新的县委会、县政府组成,为胡瑛、徐智甫、程永忠三人举行了追悼会。

44年后,延庆县委、县政府在胡瑛、徐智甫、程永忠三位烈士牺牲的长城脚下,竖立纪念碑,碑身正面题写:“青史先烈写,红旗后人擎。”

平北·大事记

1938年5月

八路军第四纵队为支援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挺进冀东,路过大庄科时留下了部分队伍,宣传抗日。昌延抗日根据地建设拉开序幕。

1938年12月

沙塘沟秘密发展了六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是抗日时期平北根据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1940年1月5日

八路军到达“后七村”的霹破石村,宣告昌延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胡瑛任县长。同年4月,昌延县委书记徐智甫到任,对外称抗联主任。

1940年5月

日伪军对昌延根据地进行拉网式大扫荡,随后还实行了“三光”政策,根据地建设陷入困难时期。

1940年5月21日

十团团长白乙化率第一营和团直属部队在沙塘沟迎击伪满洲军三十团。经过一整天战斗,歼敌200余人,取得沙塘沟战役的胜利。

1943年

5月,平北地委在龙赤县五间房西坡召开县团领导干部会议,进行整风学习,根据地的困难形势开始好转。10月,太子沟战斗,十团取得全歼伪满洲军一个营的重大胜利。

平北·英雄谱

岳坦

(民兵队长)

岳坦是水泉沟村村民,民兵中队队长,共产党员。为保护二区区长刘文科英勇牺牲,时年三十二岁。

当时,刘文科和区干部杜茂全、通信员于守江,还有岳坦和他的父亲,同住在山坡上的一个窝棚里。站岗的游击队员报告“敌人来了”,岳坦一看,敌人已经上山了,就连忙叫刘区长等往山下跑,他和父亲藏在草丛中。刘文科等无法摆脱敌人,就藏在不远处的小土丘下。

站岗的边远珍见敌人上来了,扔出一颗手榴弹,就同岳坦藏在一起。敌人向草丛中乱打枪,眼看就要搜山了,刘文科等人处境十分危险,岳坦见此情景,挺身而出,说,“别打枪了,我是老百姓。”

敌人抓住他,问,“手榴弹是不是你扔的?”岳坦说,“是。”敌人又问,“山上还有什么人?”岳坦说,“就我一个。”敌人把岳坦带走了,刘文科等人脱险了。

当敌人带岳坦经过白龙潭时,岳坦纵身跳进潭里想逃走,敌人向水里连打几枪,岳坦光荣牺牲。

杨金花

(妇救会主任)

杨金花是碾沟村妇救会主任,共产党员。1943年9月,日伪军向延庆北山中心区扫荡,平北军分区司令部暂时从碾沟村向外转移,覃国翰司令员让杨金花想办法保存好两小木箱重要文件,杨金花向司令员保证一定不出问题。

天黑后,她把文件箱带回家,和丈夫一起背上山,埋在山洞的土炕里。敌人扫荡三天了,杨金花突然想起,埋文件时由于着急,没有弄掉脚印!她连忙赶着猪做掩护朝山沟奔去,不想却遇上了敌人!

杨金花急忙向山上跑去,敌人边追边举枪射击,她无路可走,纵身跳下悬崖,却被树杈挂住没有摔死。敌人把她从树杈上揪下来,用两把刺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八路军司令部哪里去啦?民兵在什么地方埋地雷了?”她想乱说一通把敌人骗走,不想被两个叛徒认了出来,杨金花知道活不成了,就拼命向山上爬,结果,一个叛徒随手把她推下了山,一个叛徒朝她连打几枪,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肋骨,两颗子弹打在了腋下,还有一颗子弹打在了腿上。敌人以为杨金花死了,弃她而去。

但是,杨金花没有死。晕死在山上的她被丈夫和女儿找到,背回家,杨金花把她保存的文件完整无缺地交给了司令部。

平北·数说

1938年至1945年8月,仅延庆县牺牲的革命烈士登记在册的就有626人,无名烈士约千人以上,群众2500多人被杀害。另据57个村的调查,敌人烧毁民房8700多间,抢走粮食、牲畜、猪羊、农具什物不计其数。

文字 于丽爽  

图片由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提供  

制表/焦剑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覃磊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