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媒体报道,潍坊昌邑市环卫工人向媒体反映,昌邑市环卫局举行的2015年“夏送清凉”活动,现场为60位环卫工人发放绿豆、茶叶、毛巾等避暑物品,待拍完照片后又将物品收回,称对这种“作秀”行为表示不满。昌邑市环卫局回应,捐赠物品现场不够分配,只能统一收回,加工以后再统一分配。
诚然,在炎炎酷暑能想到为环卫工人“送清凉”是件好事,但是,如果“送清凉”是为了宣传表功,送出又收回,那将会失了民心。尽管官方一再解释是为了“加工”后再统一分配,但这种“加工”还是一样伤了民众的心。
笔者搜索了《昌邑市环卫局开展2015年“夏送清凉”活动》的报道,报道中称:“……每天由保洁部协调车辆专门为环卫工人送茶水、绿豆水,保证足够供水量,同时发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切实维护好一线作业工人的健康权益。……”而据记者采访不少环卫工人表示:“平时没有单位向他们发放过慰问品,只在前段时间送过一次绿豆汤。”“每天”和“一次”之间的差别,不用解释大家都非常清楚。
真实是宣传的生命。能把所做的工作真实地反映出来,对宣传引导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不切实际地进行宣传,那将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记得有媒体这样评论过:“一句关切、一件实事就是温暖;但只为拍照,堆满了慰问品也让人心寒。”
送温暖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要领导干部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盼,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宣传式的送温暖,在群众心中,带去的不是“暖”,而是“寒”,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