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三、推动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确立中国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最早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以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征服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是日本近代以来的既定国策,明治、大正、昭和时代一脉相承。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策源地,日本随着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以军部独裁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法西斯化,其最终目标是称霸世界。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由于英、美等国的先欧后亚战略和对日本的绥靖主义政策,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几乎以一己之力单独抗击日本法西斯,使日本侵略者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打乱了其北进苏联、南下东南亚的狂妄计划,避免了苏联两线作战,延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同盟国集中力量应对欧洲战事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在自己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利益出发,派远征军奔赴缅甸,同美英盟国军队并肩作战,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同盟国的对日作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局来看,中国战场始终是抗击日军的主力,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对此,苏联元帅崔可夫指出: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中国为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建立合理的维护世界和平的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最早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国家。早在1934年,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联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敌人,以便打倒我们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毛泽东提出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要求英、美、苏与中国一致实行对德、意、日宣战,在太平洋战争胜利前不与日本单独媾和,并且建议召开联合军事会议,协调各国对法西斯作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次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呼吁“中国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的胜利”。(《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卷第729—730页)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贡献得到世界的公认。1942年1月3日成立的以中国为主导的中国战区,统一指挥中国及越南、泰国等同盟国的军队,共同对日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1943年10月30日,中国与美、英、苏共同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迈出了创建联合国的关键一步。1944年8月至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提出筹建新的国际组织的工作。会后发表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肯定了中国在未来的联合国安理会中拥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同美、英、苏共同发起、世界上50个国家参加的旧金山会议。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工作。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而且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样,中国的大国地位以《联合国宪章》的形式得以确认。

中国世界大国地位重新确立,是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大贡献的肯定,是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遗产。从此,中国成为国际舞台的重要力量。

四、壮大人民力量,复兴民族根本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极其特殊又极为重要的时期。其特殊性在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在如何处理这两个矛盾问题上,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特别是国共两党,相互博弈,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态势;其重要性在于,抗日战争时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的决定性力量。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既是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成熟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全面发展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累了治党、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艰苦抗战过程中也得到飞速发展。到全国抗战结束时,全国党员发展到120多万名,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达268万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已经成为左右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力量。

与此相对,全国抗战发展到相持阶段,国民党由较为积极的抗日,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避战保存实力、准备内战的倾向更加明显,由此导致国民党军队军纪废弛,战斗力严重削弱。大批国民党军队以“曲线救国”为幌子,投敌叛国。到1944年,投敌的国民党军多达50多万人,投敌的将官有六七十人。对这些投敌的军队,国民党当局非但不讨伐,反而暗中勾结,令其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抗战后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国民党正面战场不但未能改变颓势,反而出了豫湘桂作战这样的大溃败,不仅招致同盟国的不满,也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胜利发展形成了强烈反差。活生生的现实,使全国人民认清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把实现民主、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大后方各界民主进步力量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联合政府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心向背决定了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1944年6月,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斯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就指出:国民党一心担忧共产党日益强大和潜在的威胁,担心他们会赢得人民的普遍拥护,而国民党由于自己的本质,是不可能争取到这种拥护的。这种担忧终究变成了事实。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敌后赢得了广泛支持,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得到了广泛认同。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国民党政权的绝对实力要远强于中国共产党,而且还有美国的强力支持,然而仅仅四年时间,中国共产党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国民党赶出大陆,建立新中国,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新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经抗日烽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强大的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历史对当代中国人的昭示。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