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什么送下乡

把什么送下乡

县里某机关这两年给村里的图书室捐赠了近千本图书,可村民们对大多数书不感兴趣,没人借阅,村里只好把它们挪到仓库,积满灰尘。

“图书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以来,在盘活资源、满足农村需要上,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然而,现实中也确有不少“不对味”的尴尬。看上去各种“下乡”丰富多彩,内容琳琅满目,实际上,不少是过期的农业技术资料、艰涩的理论读物,甚至低劣的家用电器,农民兄弟用不上、读不懂。难怪有人戏称,这样的“送下乡”,是城里人的“库存转移”甚至“废品转移”。

如果把“送下乡”仅仅当作任务来完成,只管“送”下去,而不考虑农村实际需要,就难免出现这种尴尬。表面上送温暖来了,实际上群众得不到什么实惠,反而会有更大失落。各单位各部门“送下乡”时,应该把群众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