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三严三实”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权力是国家行政机构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国家政治生活运行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刘云山同志也鲜明指出:“领导干部与老百姓的区别,就在一个‘权’字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这些重要论述说明,能否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是领导干部能否践行“三严三实”的关键所在。

正确理解权力的本质

正确理解权力的本质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前提。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学习“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这段重要论述精炼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本质内容和核心要义。

首先,权力就是服务。党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只有强化公仆意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执好政用好权,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不断强化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其次,权力就是责任。每一位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或大或小的权力,因而也都承担着或大或小的责任。面对权力,领导干部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很关键。有些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党纪国法放诸脑后,损公肥私,枉法滥权,躺在权力的温床上肆意享乐,最终使自己一步步滑向权力深渊。党员干部对手中的权力应当常怀敬畏之心,夕惕若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最后,权力就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我们手中的权力,既不是封建王朝的“君授”,也不是宗教言说的“神授”,而是“民赋”,是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要为国家的发展掌好权,为人民的利益用好权,殚精竭虑,恪尽职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