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记者:您对国情研究院提出了三个字的要求:出思想。而我们对智库的一般理解首先强调“出对策,出招数”。怎么看待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胡鞍钢:智库也被称为思想库,出思想是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最难的创新。出对策相对来讲比较具体,也比较务实,能够直接满足政府决策的需要。通常政府智库更擅长于此。大学智库,不仅要出对策,更是需要出创意、出思想、出战略、出政策。我把它统称为公共决策知识。不只是免费提供,还要主动提供、及时提供。要在关键时刻为关键人物提供关键的信息、知识,以思想引领对策而不是就事论事。
智库不仅服务于政府决策,更要影响社会。对策会因事因地因时而不同,也会随着事过境迁而消失,但思想却不同,是反映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规律性的东西,会久远而广泛地影响社会。
毛泽东曾经在1963年提出一个哲学命题:“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形象地讲,智库就是要制作小型精神原子弹,使精神原子弹释放出物质原子弹那样的社会威力,因为思想具有核裂变或聚变的能量。
关键问题在于:智库如何创新,如何出思想?首先需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思想者就是一匹“天马”,思想库就是一队雁阵式的“天马”,在思想的天空中“自由自在,行空万里”。
需要说明的是,思想的自由不等同于胡思乱想。思想是具有社会价值的理性思维,任何一个思想都是可以被识别、被判断、被检验的,其标准既要看它能不能产生社会价值,更要看其能不能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因此,思想的“天马”不能脱离中国实际,必须稳固地立足于中国大地,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把中国视为我们研究的大舞台、思考的大空间,自由研究、自由思想、自由表达。
正如已故教育家匡亚明所说: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他们取得成就的大小,取决于思想上认识和反映这些规律的程度如何。”因此,智库作为国家瞭望者,在以“出思想”为追求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醒自己认识现实、立足现实、服务现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