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团——日本侵略的“活人碉堡”

开拓团——日本侵略的“活人碉堡”

摘要:早在1919年,日本法西斯的鼻祖北一辉就提出了日本的“生存空间”问题,并提出建立一个包括中国东北和内蒙东部、苏联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及英属澳大利亚等广大地域,以此为基础构成由日本统治的“黄人罗马帝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派来的不光有军队,还有大量的移民,“开拓团”就是迁往中国的日本移民群体。日本向中国东北派出“开拓团”,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1932年到1935年的“试验移民期”;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为“正式移民期”,日本将移民作为国策实施;三、从1942年到1945年“开拓民崩溃时期”。1939年2月9日,满洲拓植委员会事务局将“移民团”改名为“开拓团”。

日本为何向中国派出“开拓团”

早在1919年,日本法西斯的鼻祖北一辉就提出了日本的“生存空间”问题,并提出建立一个包括中国东北和内蒙东部、苏联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及英属澳大利亚等广大地域,以此为基础构成由日本统治的“黄人罗马帝国”。这个“黄人罗马帝国”的主体是日本人,手段之一就是由日本的移民进入这些地区。1927年,日本政府在《田中奏折》中明确提出:要将满蒙尤其是中国东北变成移民的“安居之所”。1931年7月,日本人在一本名为《满蒙三题》的小册中提出:“必须使满蒙的天地真正成为我们的理想之乡。”随后,日本的加藤完治集团的那须皓、桥本传左卫门提出:日本向满洲移民是大和民族的民族膨胀运动;对满洲的移民成功与否,是决定日本能否成为东洋强大国家的关键。这些理论成为日本“开拓团”政策实施的理论基础。

日本“开拓团”政策与百万移民计划

1932年2月,日本关东军统治部最先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即:《移民方策案》、《日本移民案要纲》和《屯田兵制移民案要纲》三个文件;同年9月,又制定了《关于向满洲移民要纲案》。1934年11月,日本关东军在“新京”召开“第一次移民会议”,拟定了移民具体实施方案。1936年8月,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国策而决定的《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提出:在20年内移住100万户、500万人到满洲。关东军考虑“若使日本人占满洲国人口一成,就能在满洲国建立以大和民族为指导核心的日本秩序。”伪满洲国产业部拓政司都甲谦介说:对满洲的日本内地人百万户移民政策,是1936年8月在日本政府内阁会议上,作为重要国策之一正式通过的。与这一国策并行的每年向满洲输送3万或5万青少年移民,即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计划,从1938年起实施。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