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多大,每月公布的数据便可见一斑。学界和媒体对中国这个“全球经济引擎”的运行情况也愈发担忧。近期股市的大幅下挫再次引起了全球市场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恐慌,BBC认为中国经济“感冒”,华尔街日报则称“世界艰难适应中国‘新常态’”,路透社也发文称“中国紧张全球消沉”。
在各方悲观的声音中,国家发改委在24日到26日3天之内连续刊发3篇文章,重申中国宏观调控取得新成效,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并称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平稳,主要经济指标能够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发改委认为,7月份以来,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聚,多数传统产业增速有所下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制造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保持平稳增长。
上半年消费贡献率60%
自24日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刊发了《当前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未来稳定发展仍有支撑》、《全面客观地认识经济运行数据的一些变化》以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撰写的《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3篇文章,解读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3篇文章均强调,中国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当前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未来稳定发展仍有支撑》一文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回稳向好的迹象有所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居民消费和出口增速有所回升,7月份尽管外贸、投资、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消费、房地产、服务业总体稳定向好。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从贡献率来看,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巨大余地和巨大韧性。”祝宝良在文中强调,目前我国经济仍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虽然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低迷,但消费价格涨幅预计不会超过2%。祝宝良认为,要理性、客观、全面地认识经济存在的问题,考虑到经济政策有一定滞后性,今年以来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措施在下半年会继续发挥作用。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全年GDP将增长7%左右,有把握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单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的经济形势的确不容乐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均低于预期值,且制造业PMI也回落至50%的荣枯关口。
汇丰银行高级经济顾问史蒂芬·金说,自经济危机以来,中国“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而承担压力”,比任何国家做出的贡献都多。“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基础、是前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扩大消费需求关键是让城镇居民有钱花,并且敢花钱。
如他所说,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长的同时,是居民收入保持“双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1.6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今年前7个月服务业继续保持在三大产业中的领跑地位,且增速有所加快,农业生产也持续向好,增加值增长幅度有所扩大。
发改委文章认为,一、三产业加快发展有效弥补了二产增速放缓对稳定经济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平稳,主要经济指标能够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