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容忍救助站的“跑站者”鸠占鹊巢(3)

不能容忍救助站的“跑站者”鸠占鹊巢(3)

【启示与思考】

设立救助站,旨在帮助需要救助对象摆脱困境。但却有人从中钻空子,疯狂“跑站”。但归根结底,他之所以能屡屡得逞,最根本的还是我们的救助机制及方式出了问题,使得“跑站”有了可乘之机,还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帮助买车票遣送是救助站的普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客观上也为“跑站”提供了支持。眼下各地积极为救助对象买车票的做法,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推死人过界”,免得在当地影响市容市貌及增加当地救助站负担与压力。像打排球踢足球一样,总想把“球”打到对方场地或灌入对方球门;但这只能是事与愿违,尽管飞出的“球”越踢越多,殊不知在踢出同时,也不得不频繁接“球”。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流浪者在不断颠簸中沦为“被跑站者”。

无论如何,救济资源该物尽其用,“用在刀刃上”,而不能容忍鸠占鹊巢。以本案中的谢某为例,尽管其声称疾病缠身不能劳动,但能跑东跑西走四方,其被救助的资质难道就未曾引发质疑?所以,在实施救助时要尽到起码的筛查责任,若为“跑站”即一票否决。这样,方可从根本上去做“减法”,社会的救助压力才能真正得到缓解。

告别“跑站”,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合力而为,最关键是要冲破狭隘本位主义束缚,将资质筛查、救济信息共享做到位,也避免让“跑站”者滥竽充数,侵占了本应属于真正贫弱者的救助资源。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