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关头的两篇《再论持久战》
1939年,毛泽东为什么以《再论持久战》为题,分别写文章和作报告呢?众所周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针对抗战爆发不久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而写的,指明了打持久战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而毛泽东《再论持久战》的文章和报告,是针对抗战两年后,即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新出现的投降论和分裂论而写的,再次强调了持久战的必然性。
投降论的泛滥及其危害。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和武汉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策略,开始诱降。1938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第三次对华发表声明,提出中日亲善、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第二天,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宣布投降日本。1939年1月,国民党五中全会提出依靠国际压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1939年4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往返中国和日本之间,撮合中日议和。1939年6月,美国示意国民政府出面提议召开国际会议,和平解决中日问题。投降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危险。所以,反对投降,反对议和,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战到底是毛泽东写《再论持久战》的主要原因。
分裂论的泛滥及其危害。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加紧了反共的步伐。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中全会确定了防共、反共的方针,通过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并成立防共委员会。随后,派出21个军、3个保安旅和17个保安队,共约40万人对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进行包围与封锁。反共就是分裂抗日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不存在了,抗战就会彻底失败。所以,反对反共、反对分裂抗日战线,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战到底,是毛泽东写《再论持久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