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阅兵在向世界释放什么信号

中国阅兵在向世界释放什么信号

9月3日,中国要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尤其是要举办规模空前的盛大阅兵仪式,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一般来说,举行阅兵往往是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重要国宾以及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以达到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的目的。世界上尽管各国文化传统迥异,但均举办风格不一的阅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949年开国大典以来先后十四次举办国庆阅兵。1959年以前,每年国庆都会举办阅兵活动。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办国庆阅兵。直到1981年,在邓小平提议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在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的第一次大型阅兵。20世纪90年代后,遵循“十年一大庆”的惯例,在1999年和2009年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阅兵,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出于振军威、鼓士气和庆祝国庆,以达到振奋民族信心的目的。

此次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组织的专题阅兵,更是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的国际性阅兵活动。“两个首次”意味着此次阅兵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将极有可能借助此次阅兵的机会,向世界释放一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信号,而能否准确解读阅兵所释放的信号,也决定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未来。那么,中国隆重举办专题阅兵,究竟要向世界释放什么信号呢?

捍卫世界和平的信号

毫无疑问,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正是在经历了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才一举摆脱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受列强入侵的屈辱地位,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并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那样,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的抗战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捍卫世界和平的精神。在积贫积弱的七十年前,中华民族为捍卫和平都能够从逆境中奋起,焕发出令世界侧目的伟大抗战精神。在国家实力日益强大的七十年后,中国更应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决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对某些势力逆潮流而动,藐视正义,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一切言论和行为,中国都会坚持原则,敢于斗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兵就是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向世界释放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中国将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强大国家。中国不会搞孤立主义,更不会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