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责任担当和行动策略
在推进这一国家战略实践中,福建作为中央赋予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必然要担当重要责任。核心区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意识和乐于担当的服务意识。这是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必须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外交理念,从国际大局的高度认识“一带一路”战略意义,认识福建参与这一战略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
对外层面,核心区需要承载中国之大国责任,从他国利益出发,高规行动,争取他国人民的认同、支持、参与;着力打造一些具有重大长远意义的平台、组织、载体,来承载海丝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高效运行的使命。
对内层面,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国际合作的服务平台、互通渠道,通过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形成合力,联合推进。作为核心区定位的福建,应与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心态、担当一脉相承,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担当起先行示范、服务整合、引导协调、协同推进的责任,为各省提供可有利于协同推进的服务平台,形成对外竞争力优势。
在目前这种情势下,对于核心区则是一个确立地位和话语权的重要机会。建设核心区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找准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当前,要把核心区的名义做大,然后逐渐做实。积极提出方方面面的协同、协作体系建设的方案,争取中央进一步支持,并做好服务工作,多考虑各方利益,逐渐在设计好的体系中确立核心区的地位和话语权。
因此,海丝核心区功能定位可以这样设计: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桥梁纽带作用,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搭建协同协作体系为主线,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主体协同区域,以国内海丝沿线区域为延伸协同区域,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国际协作的国内协同机制、平台和载体。
核心区角色作用可以这样理解:海丝国内协同体系的组织协调者;海丝国际协作平台和载体的提供者;海丝要素资源国际流通的集散地。
具体构想,一是海丝国内协同体系。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为各省提供可有利于协同推进的服务平台,形成要素资源的合理整合,打造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比如海丝省份及城市联席工作会议、海丝口岸物流联盟等。
二是海丝国际协作平台和载体。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构建国际合作的综合平台,整合国际合作已有平台资源,推动平台网络系统化。比如建设海外侨商企业总部及其联盟,做好大侨务工作,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作用;建立海丝经贸合作服务中心,在要素、通道、平台、科技人才等方面提供服务项目;搭建海丝跨国智库联盟,通过合作开展扎实的国别调研,为各方面参与海丝建设提供指导性、宣介性服务等。
三是海丝要素资源国际流通的集散地。必须建立适合周边区域要素流入和流出,以及整合周边区域要素优势,向海丝沿线国家进行要素聚散的良好平台、通道、窗口。在战略支点城市基础上培育一至两个世界级城市,集聚人气、财气、文气。发展新海丝主题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生产服务业,集聚商人流,聚人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资本流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比如境外人民币兑换调配中心等,聚财气;城市要有开放包容气度,有人情味,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城市人文气质,聚文气。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