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2)

社会心理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2)

2.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社会心理建设寻找解决途径

从提出社会心态培育到全面启动社会心态建设也是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决定的。目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社会心理建设的思路寻找解决途径。

一是社会需求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将长期面对民众需求不断提高、不断丰富,而社会发展与之差距拉大形成的矛盾局面,表现为民众需求层次多、标准高、问题多。首先,民众基本生理需求标准提高:洁净的空气、无污染的水、改善的住房、高水平的医疗、宜居的自然环境、顺畅的交通等成为迫切的需求;民众对安全的食品、安全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也有更高的要求。其次,社会性需求也更高:家庭养老育幼的负担和难度增大,生育意愿减弱,家庭的稳定性降低;原本由家庭化解冲突、提供支持的功能被转移到社会和政府;从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的转变中,人们的归属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人社会的契约诚信规则还未完全建立;民众的社会参与需求增强,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升;社会转型中社会越来越分化和更加多元,不同群体的需求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二是社会价值观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个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强调物质拥有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趋于增强;青年人传统观念和传宗接代观念淡化;家庭中以传统的亲情为核心的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表现为突出的利益权衡的趋向;民众的权利观念增强,权力监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愿增强;现实社会中由于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隔膜,更迫切地需要仁爱友善的人际关系;人们的公平正义观表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服务的特点。社会法制体系的建立虽然成效显著,但作为法治社会核心的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在社会缺乏公德意识的情境下,公民的法律行为尚未养成。社会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建立社会的互信,达成社会共识,实现社会合作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三是社会情绪方面。社会转型中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凸显,社会情绪是矛盾和冲突的核心。一方面,社会矛盾的表现是爆发激烈的社会情绪,另一方面,社会情绪又成为这些矛盾、冲突的动力成分。在影响比较大的社会事件中都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大量负向的情绪容易累积成为一种社会情绪气氛,一旦出现诱发因素,情绪强度将迅速攀升,成为助推社会事件爆发的情绪能量,使得事件升级。

四是社会关系方面。群体间的不信任的情况存在,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之间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一些社会事件引发了异常的社会情绪反应,出现了本该同情的事,却有很多人表现出欣喜,本该是人所鄙夷的事情,却有人在赞美和钦佩,本该谴责却反应冷漠。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这需要农村居民对于城市的认同和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宽容和接纳,随着进入人口的增加,利益分配、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矛盾也会出现。

分析以上社会心态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通过传统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手段所能奏效的,必须是现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扩展和社会建设的扩展,必须从社会内在的、深层的社会心态层面来推动,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适时启动社会心理建设,改善社会心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