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

刘奇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

三、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使人居环境美起来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改革开放之初,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开始就是从整脏治乱、改善环境入手的,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现在,建设美丽乡村,也要从改善农村环境抓起,让农民群众短时期内看到身边变化、享受到良好人居环境,激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1.坚持规划先行,让田园风光、农家情趣永驻乡间。好的村庄规划,是凝固的艺术、历史的画卷。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规划先行,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切实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避免把村庄建成“夹皮沟”,把村落建成“军营式”,把民居建成“火柴盒”。农村就是要像农村,规划建设村庄,要依山就势、傍河就景、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生态田园风光。民居的外在风貌要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彰显农村蓬勃生机,内部功能要现代实用,有利于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有条件的地方,民居设计要前庭后院,建设“微田园”,既满足群众发展种养副业的需要,又彰显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情趣。农村规划建设要做到“产村相融”,与产业发展相配套,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功能设计等方面,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整治脏乱差,建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环境脏乱差,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建设美丽乡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治理环境,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要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从垃圾治理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努力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现象。要做好公路、铁路、江河湖渠沿边沿线整治,做到无缝对接,覆盖盲区死角,努力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良好环境。要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等工作,引导农民摒弃落后习俗,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要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为农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有更多获得感。

3.加强环境保护,还农村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在一些地方的农村,环境污染久治不愈,致使生态越来越脆弱。我们要清醒认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绿水青山的紧迫性艰巨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守护自然,加强监管、保持高压、严格执法,下大力气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好。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活动,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要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