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以《资本论》中所包含的经济规律为内核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从《资本论》中不断汲取理论营养支撑,科学认识现有的发展速度、方式、结构、动力和面临的挑战。
经济增速要换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这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中高速”这一新常态其实强调了两层涵义,即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生产中的速度与效益问题,提出了资本周转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经济增长,在本质上与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周转不同;然而,在形式和规律上,却具有高度一致性,均是购买、生产、售卖这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循环,并在运动中实现规模的扩大。根据资本周转理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资本的构成状况,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其中固定资本占比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慢;二是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状况,即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比例关系,两部分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经济基础经历了由薄弱到雄厚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固定资本在整体中的占比也逐渐由少到多。我国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资源、中低端产业、高投资、高出口、强刺激来实现高速粗放增长,这与经济规律不符。事实上,那种增长模式确实已经难以为继,其负面作用业已突出显现,资源紧张、产业结构失衡、内需不足、环境污染等日趋严重。依靠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实现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势在必行。
发展方式要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就是推动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核心就是指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部类或者说产业部门之间的结构或比例关系的规律。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指出社会再生产能够持续顺利健康进行的关键,在于“两个补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马克思对两大部类的划分,明确了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和消费的同等重要地位,只有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恰当的比例关系,才可以保证“两个补偿”的实现。这种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能够有效指导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我国过去的发展方式,具有盲目、粗放高投资的特点,重发展速度,轻结构和效率;重投资和出口,轻消费;重二次产业,轻一、三次产业。忽视了在社会再生产中不同产业间保持恰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忽略了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合理结构的必要性,归根到底则是由于对客观经济规律的理解、认识、把握存在欠缺和不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将速度、结构、效率置于同等地位,应当以客观经济规律为依据,对三次产业之间、投资与消费之间的结构进行深度调整,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