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各级政府特别是主要决策者的行为取向至关重要。其实,新、老东北现象成因并不复杂,也绝非不能破解;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优化的道理也不深奥,益处尽人皆知。然而,这条路很不好走,在短时期(一届任期)很难大见成效,且有一定风险(如增速下滑),不如抓投资、扩产能、上项目见效快。在以GDP增速为主的政绩评价体系刺激下,人们很难不选择打快拳、顾眼前,急功近利。应当说,这种现象在全国具有一定普遍性,只不过在旧体制、旧结构、旧观念根深蒂固的东北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弊端更为明显。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并不等于一味抬高GDP,而在于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真正增强市场的内生动力,真正激活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使振兴发展的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破解“新东北现象”,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更不能坐等国家政策扶持。概而言之,必须明确根本任务、寻求重点突破、建立保障机制。
——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根本任务。要在企业、市场、政府三个层面深化改革。国企改革要深化、民营经济要发展;市场体系要完善;政府简政放权要彻底,全方位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使经济发展真正充满生机活力。要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做到“加减乘除”一起做,增量存量一起调,在创新驱动上作文章,在多种所有制融合上作文章,通过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就业水平和民生水平。
——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作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变“命令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把经济工作中的强迫命令、强力推动,变成尊重市场法则,善待市场主体;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搞好宏观调控上,用在搞好软硬环境建设上,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破除陈旧保守观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增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校正思想作风和行为。
——把改进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作为重要保障。坚决改变把GDP增速作为政绩考评的主要标准,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主要标准,逐步建立起群众能参与、指标能量化、办法可操作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激励广大干部求真务实、恪尽职守,积极投身于振兴发展的宏伟事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