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延安精神的蕴涵及当代价值

深刻认识延安精神的蕴涵及当代价值

回顾党走过的90多年光辉历程,延安时期所孕育出的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党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里程碑意义。深刻认识延安精神的意涵及当代价值,才能对今天的“中国特色”作出最真切的解读和阐释,才能找寻到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本源。

 一、从地缘走向考量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发展,都可回到原点找寻动力。黑格尔说:“助成民族精神产生的那种自然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栖息和活动。之后,从商周历经秦汉隋唐而至北宋,中国文明的演进大都是以黄河为轴心。宋以后,尽管中国的经济重心移到了江南,但政治中心仍偏于北方。20世纪30年代,源于中国南方的中央红军经过万里长征,历尽艰险,而后到达延安。从此,延安就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新的出发点以及新中国的摇篮。

从地缘走向上审视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就会领悟,黄土地与延安精神,其实是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可以说,从深厚的黄土文明中孕育出的传统文化,是延安精神的底蕴;在黄土地上所凝结的血缘、亲缘和地缘的整体民族共根意识,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政治认同、经济协同的共同体,成为一个遵循文化底线构筑的基本价值观共同体。

 二、以文化哲学的视角透视延安精神的深层意涵

以文化哲学的视角透视延安精神的意涵,是从人类文化整体上来认识延安精神超越时空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更具当代价值的文化观 念。基于这样的角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延安精神的深层意涵: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基因所在。纵观历史的变迁就会发现,“发展变化”和“传承积淀”两种力量的交融互动,推动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而中华文化和精神的“基因”,以及精神标识的核心精髓,被称为“和合”。“和合”的要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自我身心的融通与和谐。“和合”文化对内具有凝聚整合、规范导向、教育教化的作用。正是因为秉承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和合”基质,共产党人才能在内忧外患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聚合一切爱国爱民族的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以及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长途跋涉前来投奔等都表明,身处山沟的延安,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是当时的中国的精神核心。对外具有吸收同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等异域文化的涵化融合。在这个意义上寻根溯源,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可谓是延安精神的基因所在。

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根脉所在。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的重要时期。那时的共产党人直面开放、从容吐纳、返本开新,使当时的党风、政风、军风、文风、学风不断兼容并蓄,体现了一个持续重视自身建设的政党的务实、坚韧和担当精神,这与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中华民族的生存、独立与复兴,是延安精神的归依所在。延安是一个神圣的地名,也是一个梦想的所在。根植于中国精神的延安精神,归根结底,就是要提振全民族的精神,指导和带领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走向全面复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