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

敬业,是指人们以虔敬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兢兢业业地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与技能、努力提高自己职业活动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以履行自己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职业的道德精神和行为方式。所谓敬业观,就是对这种道德精神和行为方式的价值认同与观念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首先要认清它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与作用。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它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社会主义敬业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涉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既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又具有最基础的实践性。很显然,无论是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还是贯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讲,都必须落实到人们具体的职业活动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里讲的“实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落实到各行各业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在职业活动的敬业精神上。

由此不难看出,一方面敬业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处于一个最普遍、最基础、最具实践性的地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努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乃是一个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建构、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的三个层次之间不是平行的、互不相干的,而是处在一种价值层级上相互生成、在价值内涵上相互交织,在性质和功能上相互建构的有机系统之中。三个层面之间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有了前者就一定会有后者,因而形成一个前者建构后者,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并组织、支配、制约前者的互生、互动、互构的有机系统。

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敬业观,就必须深入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的有机联系,只有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认清社会主义敬业观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保证人们敬业观的培育与践行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前进的节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