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蓝”不仅靠呼吁,更要全民共识(2)

“阅兵蓝”不仅靠呼吁,更要全民共识(2)

蓝天白云,就在你我手中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与阅兵式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碧空如洗的“阅兵蓝”。

有人问,如此美妙的“阅兵蓝”,能成为常态吗?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阅兵蓝”是北京、河北等七省(区、市)众多非常态措施合力攻坚的结果,殊为不易。随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结束,一系列非常态措施也宣告“解禁”,所排放的空气污染物无疑将会逐渐上升。

其实,无论是“APEC蓝”还是“阅兵蓝”,都给人同样的启示:治雾霾,关键是要下定决心、合力治污。保障“阅兵蓝”的非常态举措虽然已经“解禁”,但党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并没有改变,国务院印发的治污“国十条”将持续实施,全国31个省份的治霾“军令状”言犹在耳。特别是正在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为京津冀的大气污染防控提供了根本保障、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并非一厢情愿的盲目乐观。京津冀地区的雾霾之所以挥之难去,说到底,是人口分布不均衡、产业布局不科学、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不先进、生活方式不环保等因素综合叠加导致的结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是要从源头上破解人口过于集中和产业布局失当、结构畸形的顽疾,可谓源头防控的治本之策;党政官员政绩考核、污染环境罪入刑、高额罚款、区域限批等环保新政,更是抓住了大气防控的牛鼻子、点中了环境污染的“死穴”,只要执行到位,就有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普遍提升,但大部分还停留在口头上,抱怨的多、行动的少,要求他人的多、改变自己的少。因此,要改善空气质量,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把对蓝天白云的渴望变为自觉自律的行动,“阅兵蓝”不在别处,就在你我手中。

【启示与思考】

连续15天达到一级优水平,在北京监测史上“史无前例”。这是数据的真实呈现,更是京城居民的新鲜体验。居民在享受天蓝蓝的同时,无不希望天天蓝。

如何让蓝天常在,让民众的期待变为现实?将“持续半月一级天”的成因倒推一番,便是答案。比如,从8月20日0时起至9月3日24时,北京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15天。再比如,早在8月3日,市环保局、市交通委、市经信委等委办局联合通报了两项活动期间“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方案”,根据该方案,全市千余家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停限产,全市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作业。

可以断言,没有这些措施,便没有这些一级天;这些措施如果执行不到位,蓝天的成色就会大打折扣。

在享受蓝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自己——在实行机动车单双号的过程中,每个有车一族都是支持者。我们也要感谢那些“牺牲”自身利益而支持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的企业、个体户等等。此外,持续的蓝天并非只是举全市之力,周边省份也做出了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努力,他们的支持不可或缺。

连续15天一级优,已无声地证明,无论是“APEC蓝”还是“阅兵蓝”都不是美好而短暂,而是能够保持下去的,只要“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不懈努力”。

如今,我们有了成功经验,有了路径“依赖”,更重要的是要有全民共识,天天蓝才不会太难。一方面需要化临时措施为常态措施,另一方面更需将环保观念升级换代,正如潘岳所称,既要各级政府勇于担当,也要环保部门监管到位;既要企业改变生产方式,守法达标,还要公众转变生活方式,人人参与。

“治污治堵的钥匙在每个人手里”。天天蓝绝不是仅靠呼吁,更需要真刀实枪的措施,需要马不停蹄的行动,需要久久为功的毅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