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治理绩效评估变革:从目标评估到全景评估
传统的治理绩效评估是目标控制导向的,常常以预定的治理目标为标准,主要衡量治理行动实现治理目标的程度。治理绩效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单一的评估模式很难全面客观地衡量出真实的绩效。全景评估意指“所有的地方都被评估到”,全景评估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传统的目标评估。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特征和社会属性,通过数据整合和信息加总,可以记录政府治理的轨迹和全景,不同数据之间交互印证,“全景评估”完全可能实现。
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变化是从数字化转向数据化,数字化是把模拟数据变成计算机可读的数据,而数据化是通过记录和分析对一切社会现象进行量化。政府要充分发掘大数据全面量化的技术潜能,实现对治理行为的全景留痕和数据化,通过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和多元反馈机制,治理所涉及的主体、过程、方位、事件等全要素都可以被自我数据化,同时也可能被他人数据化。这些客观的、无筛选的记录、存储能为全景评估提供最原始的数据。
量化治理绩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一切文字、声音、视频等半结构性、无结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政府要尽可能地用量化的指标体系来逐渐取代弹性很大、语义含糊的定性评价,提高治理过程量化的范围和深度。
关联性评估。治理绩效评估要改变以往预设评估目标、标准、范围的模式,将尽可能多的治理效果、产出、影响等要素纳入系统性评估之中。按照大数据的“导航路径”,可以发现很多以前未曾关注的绩效盲点,如例外绩效、异常绩效等。这种相关关系分析法可以降低偏见、惯性思维、时空局限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快捷、更全面地评估政府治理绩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