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路(2)

“双师型”教师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路(2)

 校企合作松散阻碍“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

简述职业教育,可首选三个字——“用”“做”“巧”,“用”是目的、“做”是方法、“巧”是水平。这三个基本点对“双师型”教师也是必要的。但从现状看,职业学校教师不论整体还是个体,实践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仍显薄弱。观念是根本问题,如重教育轻培训、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重形式轻实效等认识并未彻底扭转。直接的原因是,校企合作松散,缺乏紧密配合机制。

学校职业教育取代学徒制,学徒制淡出现代职业教育视野,无形中割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企业配合比较被动,职业学校孤军奋战。与学徒制相比,学校职业教育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学校并不万能。学徒仍是有效的育人方式,具有广泛的现实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德国没有用职业学校取代学徒制,而是用职业学校弥补完善了学徒制,建立“双元制”,成为职业教育企校合作的典范。在我国,校企合作已经确立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双师型”教师作为校企合作天然的联系人、主要的实施者和中坚力量,推进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是其专业化发展最重要的着力点。

我国职教教师的主体在职业学校,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对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或在企业实习中担任指导任务的教师,需要明确其身份的合法性与规范性,按照“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对乐于从事育人工作的生产一线优秀技术人员,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明确资格、扩大储备,在校企合作制度框架下,推进专兼并举、校企互通、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从学校到企业完整职业教育链的全覆盖。

教育历来有功利与非功利之争,而功利与实用恰恰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有用”是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原则,也是各类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教学的价值在于对学生长久发展有用、有效,“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偏离这一目标。长期以来,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另一“师”如何界定,众说纷纭。其实,“师”只是一个标签,是否切合教学实际需要才是其核心。在职校教师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和队伍趋于稳定的形势下,要从入职条件上强调学历和能力并重,优先聘用有扎实的实际工作经验(或专业技能)者,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