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正心修身、干事创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行动准则,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严格落实“三严三实”总要求,不仅表现出当代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也是传统文化和先人智慧的当代运用。
“严以修身”侧重指要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如《论语·里仁》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又如,《周易·益·象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孟子·尽心上》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后意诚,意诚而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黄师公素书》中讲:“德足以怀远。”意即要想有光明灿烂的未来,就必须用道德作支撑。修身养性是人生的基石,过去是如此,现在和将来也是如此,故党员干部要从修身开始,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严以用权”着重指各级干部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上海刚解放时,陈毅市长告诫全体干部,签署文件,发布命令时,手要“发抖”,因为这是关系革命成败,战士生命的大事。“发抖论”一时传为美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96回中说:“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强调当权者要依法用权,依法治国,才是社会长治久安之道。清·金缨的《格言联璧》说:“执法如山,守身如玉”。《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强调当权执政者必先公正廉明,光明磊落,客观正直。如当权者率先走正道,谁还敢走歪道?各级干部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谋私利的,如果认为有权就乱伸手,就会身败名裂。
“严以律己”意指严格要求,不越权,不越位。期诸葛亮的《诫子书》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陈寿《三国志·吴书》:“恶不可积,过不可长。”吴兢《贞观政要·刑法》:“乐不可极,极乐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学而》:“日自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幼学琼林》:“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意为人在顺境逆境,都要胸襟宽广,不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洪应明《菜根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意为要我们淡泊明志,恬适宁静,胸襟豁达。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要有“不为浮云遮望眼”的坚守与定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