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的文化解读 (2)

“三严三实”的文化解读 (2)

“谋事要实”明指无论事情大小,都要精心谋划,认真对待,不得马虎了事。《礼记·中庸》告诫大家:“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意即各种事情谋划好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失败。冯梦龙《警世通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论语·公冶长》:“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意即多次思考与论证后,便可以付诸行动了。

“创业要实”剑指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要事实求是,敢于创业,敢于创新。改革大业是创业和创新的融合。苏轼在《晁错论》中讲到:“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语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克吐温言,“我极少能看到机会,往往在我看到的时候,它已经不是机会了。”创业者需要比别人更敏捷地创造、识别、抓住机会。同时,《尚书·周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创业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脚踏实地,辛勤不懈的努力更是实在创业、惠及民生的关键。

“做人要实”是为人处世的基础,老老实实,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才是人生的正道。《道德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即说话一定要诚实守信,做事要实在,坚决。如果做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立身处世?古人在这方面多次强调诚实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质。《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告诫人们在为人处世中防止骄傲自满,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尚书》讲“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德不孤,必有邻”等。《孟子·腾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只要在各种状态下做到以上几点,就算是高一等次的人——大丈夫级了。《荀子·劝学》告诉人们:“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在诚实做人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实践,就具备圣人的心态了。

总之,“三严三实”从为人、谋事、创业、用权等多个方面对党员干部在新常态下提出的全新要求,突出一个“严”字,落在一个“实”字,毋庸置疑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的政治遵循,同时也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慢慢咀嚼,悟出真味。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