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如何“独树一帜”?

中国智库如何“独树一帜”?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 黄仁伟

中国智库政策研究的两大缺陷,一是反应迟缓、对策不灵;二是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此外,中国智库还面临一些挑战:脱离社会需求、脱离政策实践。过于重视学术标准,未把政策可操作性作为第一标准。智库社会化、国际化、专业化和管理现代化发展迟缓。智库人才匮乏,“旋转门”基本不旋转。智库资金不足,“有库无智”,投物不投人。

建设中国智库的新型路径选择:进一步融入社会实践、融入决策进程;鼓励智库形式和内涵的多样性,实现政府、社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共生发展;培养开放性、系统性、批判性、逆向性思维;加快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国际沟通能力,思考和引领全球未来;拓展融资来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生智”环境,强化和优化人力资源;建立共享数据库和共享网站;制定长期规划,实现全国智库的均衡发展。

作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吴晓华

目前,国内对于智库的定义多半是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智库而拟定的,主要有如下四个特征:第一是专业性。其主要组成人员是专业研究人员,并以网罗相关优秀人才为目标。第二是相对独立性。智库往往以第三方力量的姿态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但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完全独立的智库。第三是创新性。智库应紧密结合当下国家、社会的需求,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第四是非营利性。这一点在学界有所争议。我认为智库应该不以营利为目的。

我国智库当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不适应”和“四个跟不上”。不适应现在快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新格局,因此缺乏有全球视野的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不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不适应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的新趋势。中国的智库还没能走出去,缺乏在国际社会上有影响的一流智库。

“四个跟不上”则是:思想理念跟不上,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特色和新型没有形成清醒深刻的认识;研究方法跟不上;体制机制跟不上,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人事制度、课题经费管理制度、外事制度等;表达方式和渠道跟不上。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