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部署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部署

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是党和国家在新阶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意见》提出: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由此分别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未来五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十三五”时期乃至未来较长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居于关键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中的‘慢变量’,更是‘关键变量’。”

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和问题需要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其他重要农产品也是丰产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装备、抗灾能力和农民素质都有较大进步。成绩来之不易,个中原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科技支撑支持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出台12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初步建立起新时期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框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38万亿元,增长了4.3倍。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现代农业建设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不仅事关农业自身的现代化,也关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突出的困难和挑战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自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跌入谷底(43070万吨)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粮食产量才出现连续增长的好势头,直到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52871万吨)才超过1998年产量水平(51230万吨),到目前稳定在6亿吨以上的水平。有观点认为,我国迄今所取得的粮食“十一连增”,前5年更多属于粮食生产的恢复性增产,后6年则属于由政策、科技和投入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带来的实质性增长。在粮食生产的成绩面前,需要理性分析和看待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亟待夯实实质性增长的基础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农业生产成本和国际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费用支出年均增幅达到8%到9%,对农产品成本的上涨推动力很大。发改委曾对2013年我国四大粮食品种的收益成本做过调查,亩均产值增长0.2%,费用增长4%,使得亩均收益同比下降2.4%。同时,国际市场上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我国农产品进口持续增长,使得农业生产面临越来越大的价格倒挂压力。国内生产成本的“底板”上挤,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下压,农业生产的空间越来越小,困难也越来越大。此外,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的挑战,农业补贴中有的属于“黄箱”政策范畴,受到世贸组织规则限制,部分补贴继续增加也遇到“天花板”。

当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目标,别无他途,只能靠通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内在逻辑,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和因地制宜,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的一条经验还在于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强调指出: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战略地位,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不能动摇;要把饭碗端牢、端在自己手里,任何时候不能含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