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3年减损500亿斤的中国贡献

粮安天下,3年减损500亿斤的中国贡献

 我国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超500亿斤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据7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7月25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大会以“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为主题, 国内外政商学界约300名嘉宾出席。2024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比2021年降低1至2个百分点,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好14亿多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牢固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扎实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未来,我们将更广泛凝聚共识,更深层次推动改革,更大力度宣传引导,让“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化为自觉行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相当于2.5亿人一年的口粮。这一令人震撼的数字,刷新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认知。这场静悄悄的“粮食保卫战”,正在为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当全球仍有8.28亿人面临饥饿威胁时,中国的减损实践具有特殊的世界意义。这500亿斤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质性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

中国粮食减损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进行技术创新。遥感监测与精准灌溉技术使西北干旱区粮食损失减少17亿吨/年;推广氮气储粮、横向通风等新技术,将国有粮库损耗率从4%压降至1%以下;建设覆盖2800个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果蔬腐损率从25%降至12%;修订大米加工标准,将每百斤稻谷出米率提高2.3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年节粮超30亿斤。这种多维度、全链条的损失控制体系,正在重构高质量发展的效率边界。

中国粮食减损的制度创新实践表明:通过建立“省长责任制”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机制,将减损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颁布《反食品浪费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约束体系;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烘干服务,减少农户环节损失6.8%;全国粮食应急保障信息系统动态监测4.1万家涉粮企业,异常损耗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这些制度设计通过责任压实、法治保障和利益联结三重驱动,近三年推动全国粮食流通环节损耗减少1300万吨,相当于增加3000万亩隐形良田。

中国粮食减损的智慧,是五千年农耕文明与现代消费伦理的完美融合。从“耕三余一”的古老训诫到“光盘行动”的全民实践,从“窖藏防潮”的民间智慧到“低温储粮”的智能粮仓,从创作《粮心》等影视作品以文化IP重塑公众认知到校园开展“一粒米的旅程”研学活动,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全民自觉,中国正将“粒粒皆辛苦”的传统农耕智慧转化为现代消费伦理实践。而《反食品浪费法》更将“俭以养德”升华为现代法治精神下全民参与的“新食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文化新范式,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方案。

“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三载耕耘结硕果,减损增效惠全球。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负责的担当,让粮食减损的“中国方案”持续释放惠及世界的乘数效应。

(宣讲家网 许华凌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昌图社区党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