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除外债是“穷大方”?5事实你需要知道(2)

中国免除外债是“穷大方”?5事实你需要知道(2)

事实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承担起更多责任,免债、援助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有名单中,非洲国家超过一半。而中国对非援助早在1956年就开始了。

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自身相当困难,对非洲进行无偿援助,有人猜测是不是借此收买人心、控制受援国?针对这种猜疑,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

虽然我们不求政治回报,但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却与日俱增,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这些可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最好的证明。就像毛泽东说的“联合国128个成员国中,赞成我们的票一共76个……非洲国家26个,现在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中国现在对最不发达国家免除债务更不会附带任何条件,也不会牺牲别国利益。

历史已经证明,在国际社会上,任何符合道义、维护公平的付出都会收到回报。“中国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债务”这件事,借用习近平的话来说,就是要“多算大账,少算小账,特别要多算政治账、战略账,少算经济账、眼前账。”

事实三:中国对外援助并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能切实改善当地人生活

可能有人会觉得,中国“一口气”免除这么多债务,是不是一种不分主次、大水漫灌的行为?其实,恰恰相反,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很有针对性、计划性和可持续性的。

从援助对象上看,中国的对外援助集中于最不发达国家。2014年,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介绍,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中约2/3投向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

从援助领域来看,支持受援国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白皮书介绍,从2010年到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的资金近80%投入到受援国减贫、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交通等民生和基础设施领域。

或许有人又问,对外援助为什么投向减贫、教育、卫生、文化等这些没有经济产出的领域?不难理解,只有当这些国家有了安定的国内环境后,才能安心发展经济,这不仅有利于受援国自身的发展,长远看也有利于中国与受援国进行经贸合作。以中非关系为例,中非贸易总额到2013年已达2102亿美元,是1965年的近2000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