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需抓牢三大国家战略(2)

东北振兴需抓牢三大国家战略(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作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在东北地区的状况是尴尬的——创业环境不佳,民营经济是东北三省经济最明显的短板;创新力度不够,科研力量与效益产出不成比例,很多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在东北地区,大型国企是经济的主角,民营经济一般是两种角色——跑跑龙套、搞搞配套,与东南沿海特别是江浙等地相比,可谓“散、弱、小”。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东北能入围的仅有10多家。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尽管东北地区科研院所云集,仅中科院在辽宁就有6个研究所,但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密切,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率一直偏低。对东北地区而言,以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同频共振。据报道,黑龙江省构建了包括信贷支持、创业指导等在内的政策体系,立体化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以此带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的切入方式,无疑是有借鉴性的。只要构建鼓励创业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东北的前景可期。

“互联网+”

较之前两个战略,充满“软创意”的“互联网+”看似与满地“硬产业”的东北不协调,但辩证来看,这样的不同步正是重塑制造业的好时机。沈阳机床集团网店开通首季度就接到一笔400万元的订单,沈阳化工公司2014年网上销售则超过了3亿元。触了网,东北地区的生产经营别开生面。

虽然作为国家战略是今年提出的,但“互联网+”的现实力量早已展现——打破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各种行业的边界,重构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流程,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东北三省力推“互联网+”战略,其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激活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改变过度依赖投资驱动的局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因为“互联网+”给个人创业、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无限可能;借助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东北在现代农业领域的优势。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世界诸多老工业基地转型大都经历了三四十年;“最后的机会”,因为这一轮下行考验的是体制机制——东北经济面临的是持久战,要久久为功,更是攻坚战,时不我待。而振兴的关键,在于“市场”先行——强化市场思维、树立市场导向、力行市场化改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