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升级版(3)

打造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升级版(3)

制度创新培育新业态

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包括投资贸易自由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工商登记制度创新、海关监督服务创新制度、新型政府管理模式等,在培育文化主体新形态方面,正在释放出越来越大的红利。

一个国家整体文化实力的强盛,与文化建设主体和业态的丰富多彩是密切相关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拥有高度多元化的文化主体,包括文化企业领域的跨国企业、专业公司、虚拟企业和小微企业等,非营利类文化机构领域的文化法人机构、非企业文化机构、文化类基金会等,文化服务领域的保护文化遗产之信托机构、国际艺术品仓储中心和拍卖机构等。对比之下,中国还有许多差距和空白。而通过创新的制度建设,推动文化主体和业态的多样化,吸引全社会的文化资源,正是上海自贸区创新示范的重要使命。

从全球范围看,自由贸易园区是当今世界上自由度最高、培育经济新业态最活跃的基地之一。全球已经建立了1200多个自由贸易园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设立了775个,占64.6%。上海自贸区以开放的服务环境,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正在培育出越来越多的文化新兴业态,成为打造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升级版的战略平台。比如,位于自贸区的全国第一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是一个融多种功能的文化产品公共服务实体平台,为各类文化企业提供进出口代理、渠道拓展、产品展示、设备租赁、商贸咨询、版权交易等专业服务。目前它入驻的文化企业约200家,包括一大批国内外文化龙头企业。而在该基地运行的国际艺术品仓储交易中心一期项目,则是一个推动国际艺术品仓储和交易的全新业态,它构建了艺术品服务的全产业链,培育和集聚了艺术品投资、拍卖公司、艺术品专业物流公司、艺术品金融服务公司等实体。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自贸区的艺术品保税仓库时说:“这是件好事,要继续探索。”而正在自贸区建设的国内第一个文化装备产业基地,将率先构建高新技术文化装备产业核心价值链,形成文化装备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中心、标准认定和应用示范中心、投资交易和展示推广中心等。在上海自贸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示范效应的推动下,中国必将培育更多的文化新业态和新实体,释放更大的文化创造活力。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首席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