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要写中国新面貌

文艺要写中国新面貌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是继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之后,中央对文艺工作的再次高度系统和深入具体的指示,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是在中国文艺发展的过程中,十分迫切的方向性意见,很及时,很明确,也很重要。近些年来,中国的文艺创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正像习总书记去年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的,“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种文艺创作成果和中国社会的空前政治影响与经济发展局面,和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在世界上的精彩展示是很不协调匹配的。而且,在多年来的文艺创作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品质、个性、形态和影响很不合拍,甚至错误有害的现象。在这样的文艺表现对象面前,我们不能够再态度暧昧,不能再遮遮掩掩,应该有清楚的认识判断,进行方向式的正确引导,不能够再继续延缓和含混下去。我认为,《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正是在文艺的这一现实局面下产生和出台的。它是清醒剂,是前进道路上的旗帜和警策的钟声。

《意见》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这样的认识和表达,是对文艺本质的深刻认识理解,是对文艺价值作用的明确界定与描述。文艺创作,是人类文明意识的觉醒和表达渴望的自然,是人们感受和理解的一种再现与表达。人们选择文艺的各种表达方式,既是为了对社会生活认识感受的还原和理解,更是为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不断进步和促进文明发展。所以,文艺在成为任何一个民族娱乐方式的同时,都应该成为唤醒、塑造、完善、建设民族精神的引领火炬,像号角一样给人们以提醒。可惜,在我们的一些文艺创作表现中,文艺的这种高贵神圣的品格受到了玷污,被不少诸如急功近利的欲望所左右、被一些私我狭小的情调所替代、被一些恶俗的趣味所迷惑、被一些奇技淫巧所吸引、被一些小圈子的互赞所迷醉等。这是在文艺本质品行和作用方向前的迷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此,我们必须给予断喝,使之改正。只有这样,才会使文艺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繁荣,不断给人类的文化历史发展以丰富营养。否则,就可能偏离方向,干劲越大,平庸甚至近似垃圾的作品越多。

文艺是一种带有不同社会环境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表现样式。因此,文艺的本质虽然有共通之处,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生活空间里,又必然会受到这些环境和民族文化土壤与民族性格的影响。尊重社会文化环境和民族性格,充分发挥文艺的独特性,是文艺走自己的个性道路的必须。

《意见》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核心指向和价值作用的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标明了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文艺以人民为中心,面对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影响人民。人民是文艺的中心,符合文艺的自身规律,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就是对人的看重。《老子》中提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中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将人与天地视为同等地位。所以,在中国人类文化史上,人应该被置放到合适的主体地位。

事实上,离开了人对天地的认识感受,天地就成为一个缺乏文化认识和感受的对象了。脱离开人类谈天说地,是没有意义的。大自然只有在人的面对过程中方才具有了生命价值。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正是契合了人类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核心。文艺自其生发开始,就不是只局限于某个个人或属于某个个人的。文艺是大家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自然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要求中国文艺始终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在人民群众创造新的文明成果的伟大进程中感受生活,理解和艺术地表现生活,从而实现文艺的人民性格和个性,激励人民更加奋发作为。失去了人民这个中心,文艺就会没有目标和方向。

中国文化还包涵“文以载道”、“经世致用”此类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也应当很好地吸收这些健康的传统。积极努力和艺术地“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就是要载人民之道,为人民而用。中国如今的社会文明建设和文化经济创造,是多么空前活跃和成果辉煌!任何一个稍稍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对此有很深的感受。这些伟大的业绩,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创造出来的。所以,人民群众理应成为文艺家书写的主角,文艺也应当在这伟大的时代面前感受和抒情。自然,当今中国社会生活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面对和解决。但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迈进的脚步是坚决有力和十分豪迈的。走向人民,感受壮阔的社会生活,努力服务人民,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必须和美好的前程所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