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践行精准扶贫理念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害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具体实践中贯彻精准扶贫理念,关键要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坚决防止“六个代替”。
对象精准,防止平均大数代替准确户数。围绕解决对象精准的问题,去年甘肃组织力量对417万贫困人口进行了详细摸底、登记造册,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统一了识别标志和数据口径,对贫困户基本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对贫困村基本做到了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帮扶单位、有脱贫时限,从根本上杜绝了贫困对象“被平均”的现象。
目标精准,防止战略目标代替节点任务。有效衔接战略目标和节点任务,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必然导致工作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我们坚持扶贫开发目标与国家扶贫任务、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对接,确定了“两步走”的目标任务:今年至2017年集中攻坚,2018年至2020年巩固提高,确保到2017年减贫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确定“两步走”的目标,统筹考虑了当前和长远任务,便于把握推进的重点和节奏,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内容精准,防止普遍要求代替特殊需求。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因素很多,贫困群众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用力。针对老百姓最有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事项,我们抓住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了一整套扶贫实施办法。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重点解决村道硬化、安全饮水、农电保障、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保护等最现实最基本的问题;在发展富民产业方面,瞄准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精准发力;在强化公共服务方面,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扶贫提出具体目标要求。例如,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工作中坚持“雪中送炭”原则,瞄准了精准扶贫的“滴灌”口。
方式精准,防止习惯模式代替思路创新。随着扶贫的深入推进,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必须把精准扶贫同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市场的办法聚集资源,用方式的精准破解难题。例如,我们实施了总规模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同时按照贷款数量的3%左右,由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3:7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发生贷款损失时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负担;结合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资源资产参股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项目;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明确到2017年70%的贫困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特色产品,不断拓展扶贫方式和手段。
考评精准,防止泛化考核代替攻坚评估。考核既是“风向标”,也是“指挥棒”。为了实现精准考评,甘肃出台了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和方式,辩证分析贫困县的发展成效和个人作用、主观努力和外部条件、当前工作和长远影响、前任基础和现任成绩,重点考核贫困群众的收入是否真正增加、贫困地区的面貌是否真正改变。这套考核办法,盯住的是扶贫成效,引导的是精准施策,促进的是真抓实干。
保障精准,防止常规支持代替倾斜支撑。保障要精准,就不能只提一般化的措施,而是要盯紧资金、项目、组织、人才、作风等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手段精准用力,确保政策倾斜到位、实际效果到位。如在资金保障方面,一方面坚持争取国家资金、筹措省内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并重,尽可能地扩大扶贫资金总量;另一方面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有效整合扶贫资金389亿元,确保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由财政向每个贫困村注入50万元资金作为基数,设立农民资金互助社,解决群众急迫的资金需求。在组织保障方面,建立省委常委牵头联系市州并包抓两个以上贫困县、两个以上贫困村,其他省级班子领导都参与包抓贫困县和贫困村等制度,同时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保持奋发进取状态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曾经激励陇原人民创造了全国第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集中连片推进的区域性扶贫开发、大规模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三个第一”的典型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不断自加压力、开拓奋进,大力弘扬“四个秉持”的精神。
始终秉持穷则思变、不甘滞后的精神。甘肃广大干部群众在长期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培养了穷则思变、穷不丧志的精神品质,锻造了正视滞后、不甘落后的意志力量。在扶贫开发的新时期,我们要继续秉持和发扬这种精神,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努力闯出一条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子。
始终秉持争取外援、内生动力的精神。实现脱贫致富,既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持,更离不开内生动力的激发。我们要不断强化视野外拓意识,尽最大可能把域外各种力量汇集过来,寻求更多扶贫“帮手”和扶贫资源。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变等靠“输血”为强身“造血”,激励群众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艰苦的努力,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生活。
始终秉持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规律,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不做超越实际的事情,确保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情实际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切实遵循规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到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多到贫困地区了解掌握工作进展,使思路举措更具精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效体现规律,因贫困原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真正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业绩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始终秉持艰苦创业、韧性奋斗的精神。我们不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弘扬“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决消除绝对贫困,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以舍我其谁的狠劲,干出一番让组织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的业绩;以奋斗不息的干劲,善于在破解难题中造福百姓,敢于在应对挑战中推动事业,乐于在勤勉奉献中成就人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懈奋斗。
(作者:中共甘肃省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