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安。“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既丰富了百姓餐桌,也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尤其是面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内外压力和挑战,我国明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我国进入农业现代化实现阶段中后期
近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首个落地项目——“小麦-玉米周年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的现场观摩活动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举办。通过集成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等技术,10万亩小麦-玉米核心示范田全年亩产1517.5公斤,降低了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增收1200元以上。
加快研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蒋丹平表示,“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领域总体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4年的5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0年的52.3%增至2014年的61%。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稻功能基因组、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汽油制备技术等居国际领先水平,植物育种、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农产品精细加工、环保型投入品等技术处于并行研究阶段。与此同时,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农业的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今日之农业远非传统农业可比。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中后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