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

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

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问题上的自觉和自信。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人心,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命名的需要。据考证,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最早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概念。经过上世纪40年代上半期的酝酿和讨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被党的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也酝酿于学术界。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中指出:“要提倡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风。”一些理论工作者开始就真理标准问题撰写文章。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光明日报社供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文章。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头版发表,新华社当天发了通稿。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13日,又有多家省报转载。由此,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其结果众所周知。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讨论,也为我们党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仅就中央党校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党员干部培训轮训的主要内容。党校也积极发挥智库的作用,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许多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想材料。

马克思认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首先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包括中央党校在内的理论界学术界能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