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道德根基 引领社会正气(2)

夯实道德根基 引领社会正气(2)

——各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摘要: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根基雄厚的崇德向善的人民力量。

让“最美”之花遍地盛开

创新体制机制,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道德建设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只有用看得见、能管用的制度加以保障和规范,人们内心深处那些看不见的观念才会悄然改变。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从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到日常道德环境的营造,想了不少新办法,出了不少新规定,成效明显。

杭州是我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富裕起来的杭州人并未忘记精神追求,涌现出了“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道德模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得益于杭州市在道德建设上注重体制机制创新。针对“中国式过马路”,杭州市在许多马路的斑马线前都竖着一块牌子,上书“车让人,人快走,快快通过莫停留”,每当有行人穿过斑马线的时候,后面的汽车就会自觉排队。杭州市积极探索地区性和行业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机制,连续8年评选“平民英雄”;开展“十大美德阳光少年”“十佳好婆媳”“十佳公务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安徽好人多!”这不是空话,而是有数据作证。安徽省连续6年在“中国好人榜”上位居全国第一。善行义举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安徽在全国率先建起“好人馆”,用展板、实物、高清影视向人们展示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创新开展“主题季”活动,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与一年四季结合起来,一季一个主题,每季策划一个主题宣传口号、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一次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推出一批与各季主题相对应的先进典型,循环往复,常年推进。

“做好事一定有好报!”“决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为了强化英雄模范的表率作用,引导全社会形成向英雄模范学习的良好风气,各地普遍加强了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奖励力度。河北省出台政策,规定历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北省道德模范将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在工资、退休金、荣誉津贴、住房、医疗、工伤、困难补助、休假疗养、走访慰问9方面都享受优待。杭州加大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力度,鼓励设立民间道德奖励基金,完善各类先进典型关爱帮扶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好人有好报”的正确价值导向。

目前,全国各地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好人好事的评选、推荐、展示、宣传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健全的工作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学校、社区、村镇、连队等基层单位,都与文明办和宣传部门建立了顺畅的联系,确保了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创新体制机制,使公民道德建设的土壤更加深厚,为“最美”之花遍地开放创造了条件。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