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道德根基 引领社会正气(3)

夯实道德根基 引领社会正气(3)

——各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摘要: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根基雄厚的崇德向善的人民力量。

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生活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为道德建设提供不竭源泉

中华民族向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传统美德代代绵延,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在群众中有深厚基础和强大感召力。近年来,各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不竭源泉。

贵州省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贵阳“孔学堂”建成开放不到两年时间,已经举办各类文化讲座200多场,到场直接听众9万余人;还举办了针对青少年的“开笔礼”“成人礼”活动。不少家长反映,参加礼仪活动后,孩子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绍兴市将乡贤文化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资源,深入挖掘当地乡贤文化,保护乡贤遗产、整理家规家训,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家风,传播主流价值,还组织评选道德模范、好支书、爱心人士等“新乡贤”,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四德榜”在山东省已经推行多年,100多个县市区建立起两万多个“善行义举榜”,为1000多万群众的凡人善举“树碑立传”。遍布各地的“四德榜”,从具体事、身边事抓起,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职业道德突出“诚德”,社会公德突出“爱德”,个人品德突出“仁德”,让公民道德规范具体化、生活化。

学习身边榜样,凝聚道德力量。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使公民道德建设走心入脑,取得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