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项“完整事业”(3)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项“完整事业”(3)

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世界发展潮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离不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对完成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不懈探索,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离不开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从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文明成果,离不开社会主义思想自产生到发展的世界潮流,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正是在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社会主义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运动中,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它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和时代要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注重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因而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他还深刻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国民经济总量居于世界前列的时候,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般地说,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统一性,并不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性。相反,由于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必然形成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由于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来,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耕地少,发展不平衡,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不同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越南、古巴等国的社会主义,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例如,联产承包、乡镇企业、经济特区、“一国两制”,以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都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政治智慧,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