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用权要立足“三点”下真功

严以用权要立足“三点”下真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用权,严是标准,用是路径,权是核心,它是“三严三实”能否落地落实的关键,并关系到政治生态的构建,为切实将“三严三实”要求落地落实,必须立足“三点”下真功。

在起点蓄力,做到“畏权修德”。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而对于权力,欲知“轻重”,必先“畏权”;欲知“长短”,必先“修德”。因此,严以用权,首先要“畏权”。儒家经典《大学》里面谈到,“知止而后有定”,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畏权”才会“知止”,而“知止”要求的是用权要有一个“度”,而且这个“度”必须限制在“公”的范围内,用权有度,对党纪国法、手中权力多生一份敬畏,在纪律规矩面前多守一条底线,严以用权才有基础可言。“后有定”强调的是在“畏权”“知止”的基础上,形成“严以用权”的言行操守,真正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敬畏权力,在用权谋事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严以用权,前提是“修德”。古人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因此,不论权力大小,“修德”都是必不可少的。“正人先正己”,“修德”的目的就是为了“正己”,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只有领导干部“畏权修德”,切实发挥“子帅以正”的模范带头作用,整个政治生态才能产生“孰敢不正”的现实效果。涓滴入海,也只有每名领导干部将严以用权当做为官从政的根本准则,整个政治生态才可能山清水秀、风清气正,从而真正惠及人民群众这个“绝大多数”。

从关键点突破,做到“严用结合”。“在其位,谋其政。”权力要用才能发挥权力的效用,权力由谁用和怎么用,决定了效用是否发挥在了“点子”上,决定了到底是“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用”。严以用权之严,在于约束权力使用的范围,对权力进行严格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区分公私界限,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接受群众监督,它解决的是权力该怎么用的问题;严以用权之用,在于厘清职责范围和权力边界,让手中的权力起作用,指的是不能让权力处于“休眠”状态,有权不用便是尸位素餐、为官不为,它解决的是权力用不用的问题;严以用权之权,在于考究权力的来源,权力姓公不姓私,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代议者”,行使的是人民群众的“契约”之权,而不是“神授”之权、自己的权,它解决的是权力“从哪里来”的问题。因此,权力不仅要用,还要严用。如何严用?一是决策要严,要科学民主决策;二是用人要严,要按制度程序用人;三是自律要严,要始终坚守为官底线。

于落脚点用功,做到“用权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就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严以用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便需要以用权为民为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强调的是权力来源,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权为民所用”指明了权力的受益对象,即用权为民。而对领导干部来说,有权就有责,有责就有可能被追责问责。因此,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可以说,“用权为民”是严以用权的“生命线”,检验着权力运用的“成色”。“用权为民”包含了“为谁用”和“怎么用好”两个层面的含义,在解决了权力“为谁用”的问题后,还得解决“怎么用好”的问题。权如火,用得好就有利于民,用不好则会引火烧身,因此对待权力,要有如履薄冰之感,要慎用,要用好。一方面,“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权力边界以外的事要坚决约束好权力,不可妄为;另一方面,民有所需就要为,只要有利于民,只要在权力职责范围之内,就要为民用好、用准、用到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