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坚守为政清廉底线

严以律己:坚守为政清廉底线

●士大夫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志向,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道德遵循。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不断的胜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让严以律己逐渐融汇在党的血脉里,成为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基因和品质。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律己,就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常怀敬畏警戒之心,坚守慎独自省之道。

严以律己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在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在“三严三实”的有机整体之中,严以修身是基础,严以律己是关键,严以用权是目的。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为政之基,严以律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严以律己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基本要义

中国传统社会中,士大夫作为四民之首,是社会与国家的中枢,他们在朝可辅助帝王共治天下,在野则作为地方精英领导民间社会。士大夫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志向,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道德遵循。“严以修身”为他们奠定了处世立身的基本素质,“严以律己”则成为他们为人处世的规范约束。其中,敬畏、慎独慎微既是修身养性、严以律己的基本要求,也是行为自觉的自在境界。没有敬畏之心,做不到慎独慎微就不可能在“群处”“广居”中以严格的规范修为约束自己,更谈不上严以律己。

敬畏思想在儒家传统中多有体现,天道、自然、人类社群、自我等都是敬畏的对象。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等。他们认为,心存敬畏的人能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心存敬畏会使人崇高,忘却恐惧,勇往直前。

慎独慎微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慎独出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或方法,称之为“慎独为入德之方”。从《中庸》中提倡的“莫显乎微”,到朱熹推崇的“至微至隐”,无不要求人们不但要“慎独”而且要“慎微”。他们认为,要经常反省自我,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理性节制非分之欲、非分之念、非分之求,自觉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