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民警"邵小轶(2)

摘要:她是飒爽的“女汉子”、派出所里的“女警花”,又是群众心里的“金牌调解”、社区百姓的“守护天使”。十余年青春、十余年从警,她用女侠般的勇毅匡扶正义,用朋友般的善意调解纠纷,用家人般的柔情关爱百姓,让各种违法乱纪的人心惊胆战,让每个求助于她的人心里暖暖,让各种家长里短、恩怨情仇都化作“绕指柔”。她就是邵小轶,重庆市渝北公安分局新牌坊派出所警长,安家嘴社区民警。2015年6月,邵小轶荣登“中国好人榜”。

2.“金牌调解员”:调解纠纷近4000起 成功率高达95.3%

巴蜀方言常说:“说张家长,话李家短。”社区里面,人多事杂,每天都发生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着不同的喜怒哀乐。所以,对社区民警来说,被安排调解各种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常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棘手任务”。

“小邵调解矛盾有一套,很会劝人。”安家嘴社区居民刘大爷逢人就夸。

别小看邵小轶“年轻”,九年的社区工作,让邵小轶练就了一套过硬的调解技能,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金牌调解员”。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邵小轶主动介入调解各种民间纠纷3900余起,成功率高达95.3%。在处理多起纠纷后,邵小轶发现,很多纠纷并非都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当事人双方多半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想找个明白人好好说说,倒倒心里的苦水,只要耐心倾听,总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点子,矛盾自然就能迎刃而解。“其实,我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非警务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畴,但如果我们置之不理,这类纠纷就很可能在某一天爆发,成为威胁社会平安的隐患,所以,我就本着警察职责,尽力调和,维护辖区平安。”邵小轶说道。

邵小轶用心用情调解纠纷。图片来源:渝北文明网

和谐,源于善意的传递与推己及人的体谅。2014年4月,一起产权归属复杂,矛盾不断升级,历时六年、异常棘手的房产纠纷摆在了邵小轶办公桌上:2008年,李某(化名)将一房产卖给王某(化名),由王某代为归还贷款,王某自签订合同就入住该房。2008年底,李某因经济案件获刑入狱,法院冻结了该房产欲拍卖,银行又冻结账户,致使王某无法还款。2009年,李某出狱后发现王某没有还款,要求王某退房。2010年法院判决该房产权属旧房主,但买卖合同有效,双方都不服判决而不停上诉。从2009年到2014年,李某时常采取断水、电,堵锁眼,砸门等手段,逼迫王某搬离,报警记录不下20次,多位民警先后参与调解多次,但仍未妥善解决,且事态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首先要让双方都冷静下来,并搞清楚他们的诉求。”接手案件后,邵小轶分别找来当事人了解情况,并多次主动找到当事人,耐心做工作劝解双方。面对依旧强硬的李某,邵小轶说:“你这纠纷闹了6年,还有谁敢买这个房子?这样拖下去,你的信誉度也只会越来越差。”忿忿不平的李某被这句话击中了“痛点”,当即表示“如果王某能够偿还贷款和滞纳金,自己愿意去办理过户。”眼看事情有了转机,邵小轶趁热打铁,急忙帮着联系法院、银行寻求妥善的处理方法。几次三番“调解”和“奔波”后,房屋终于顺利过户,6年的怨怼、仇视和报复打击顿时化为“微笑”。

温暖的细节,带来的是别样的感动;百姓的口碑,凸显的则是小邵的付出。事后的第三天上午,邵小轶接到王某打来的电话。王某感动地带着哭腔说,“邵警官,房子过户了,我要第一个告诉你。6年了,当我快绝望的时候,感谢你帮忙把这个连法院都没办法判决的纠纷调解下来。”王某电话里说,他终于能给家人一个交代,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过日子,也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后来,王某向重庆市公安局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邵小轶耐心善意的调解。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