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下降不等于经济下行】
由此可见,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时期,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一些传统中微观指标能否再当做衡量经济形势的“绝对权威”,这些指标的下降能否看作经济下行的直接“信号”,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看来,用电量、货运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更不能以它们之间的同向变化来判断经济形势,以为用电量、货运量下降就是经济下行的标志。
事实上,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现实与一些经济指标之间的“出入”,也反映出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需要有更丰富的微观指标统计数据作支撑。
范剑平强调,由于现在对于新兴业态还没有完整的、成熟的、常规的统计指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超出预期,某种程度上也让以前一些常规的指标包括用电量、货运量等,不能够再全面地反映出宏观经济的情况。这也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领域。
“移动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有了更多获得经济数据的渠道,目前国家也在研究设计通过大数据支持和应用于宏观经济决策的指标分析,逐步地补充和完善指标体系。”范剑平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