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论。古今中外,大国兴衰的历史充分证明:国家的繁荣和强盛,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国家的衰落和消亡,首先表现为文化的衰微。我国要在21世纪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实现物质富裕、科技先进、国防强大,而且要实现文化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能够取得两大理论成果并指导中华民族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进步,引导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振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融入中国社会,使之与中国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规律,建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论,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围绕协同共治,建构现代社会治理理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法治,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统筹推进,促进全体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社会生活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协同共治。应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协同共治更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因此,建构现代社会治理理论,应进一步探索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及其有效实现形式。
围绕“五化协同”,建构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第五化”,绿色化被我们党作为政治任务提出来,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紧迫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一些地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堪重负。倡导绿色化,目的在于用科学的生态理念和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难题,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从一定意义上说,21世纪是绿色世纪、生态世纪,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构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要求的生态文明,应以绿色化为核心理念,既加强方向引领,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又加强理论研究,建构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导相关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围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构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应坚持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有机统一,积极探索协同推进的科学规律。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构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科学理论,不断提高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本领,不断增强我们党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