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软实力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软实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文化在国际政治交往和经贸往来中作用突显。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意图消解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文化安全产生了直接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他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014年2月24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为提高文化软实力指明了方向。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大数据”,挖掘和传承其精华,以其独特的价值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

一、兼容并蓄,促进文化的多元融合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开放与保守、传统与现代之分。由于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思想使“文化差异”得以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体现区域差异的同时得以传承保留。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精华,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发展多元、融合、开放的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在“多元一体”的文化中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各民族文化相互比较、借鉴、学习、竞争,是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进步的强大动力。因此,对“多元一体”文化的传承成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集中体现。要做好相关史料的整理,进一步理清国家历史的发展脉络及规律,澄清境外分裂势力蓄意制造的所谓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澄清经济发展了本民族文化就会消亡的误读误解;防止把民族文化自觉变成盲目的排他和盲目的自大。在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活力,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主发展能力。

2.包容欣赏,使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在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同时,必须致力于强化一体,凝聚共识。只强调“多元”,不讲“一体”,是不利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关系和谐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精华,以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和民族戏剧等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把蕴含在先进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渗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族群众的生活工作中,努力开创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3.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多元融合。世界是多元的,民族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中华文化是在多元文化的激励中,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构成了中华文化安全的屏障,造就了世界文明史上文化数千年延绵不断的一个奇迹。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拒绝抱残守缺,实现文化转型中的“扬弃”;注重提升各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反对自我封闭,努力探寻文化生命力的上升通道,使各民族文化不断绽放光彩,使多元文化持久和谐共处、相得益彰。中华文化实现了文化的多元融合,有力回击了敌对势力宣称的所谓少数民族文化“被同化、被消灭”的谬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