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软实力(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软实力(3)

三、推陈出新,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发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有鉴别”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而不是以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有扬弃”则是在“有鉴别”的基础上,坚决剔除其中的糟粕后,积极继承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推陈出新”就是要求与时俱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  

1.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是历史步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又要立足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的深厚积淀和优秀传统。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文化,实现文化资源富集的区域性向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是大势所趋,是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是引导群众在精神和情趣上向现代化靠近的必然选择。反之,必然阻碍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新疆宗教极端势力为例,他们倒行逆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既反对一切现代文明成果,也排斥传承已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他们宣扬“不能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不许人们唱歌跳舞,“婚礼不许笑、葬礼不许哭”,强迫或变相强迫年轻人留大胡须,妇女穿着蒙面罩袍,他们把“清真”泛化,不仅在食品上,而且在药品、化妆品、服装上都打上清真标签,宣扬政府资助盖的房子不清真、内地企业生产的生活用品不清真,极力阻碍人们追求现代文化、现代生活方式、现代服饰和真善美。如果听任他们的说教蔓延,不仅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倒退、落后、被边缘化,而且会弱化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认同,造成民族关系与感情的裂痕。

2.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实践真理。传统文化发展必须扎根本土,扩展根系,在融合中发展,在开放中传播。文化的精髓在于传承,传承的基底是不断创新。传承,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要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又要赋予传统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广泛从其他优秀文化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改造创新,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使民族文化融入一体多元化发展的大盘中。所以,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是统一的,它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通过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创造性吸收和融合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和交相辉映,在尊重多元的基础上强化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内化为各族群众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国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牢固树立起作为中国人的光荣感和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自豪感。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