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将打造中国社保升级版(2)

“十三五”将打造中国社保升级版(2)

摘要: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十三五”时期,制度的公平性、财务的可持续性、制度运行效率等将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专家认为,需要加快顶层设计,从推动制度一体化发展、建立更加公平的待遇确定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和保障能力等方面,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金支付、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养老服务的供给压力会持续攀升,为此需要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将呈倍数增长。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互助共济功能,并拿出更为优良的技术方案。”郑功成认为,能否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做好养老金制度的结构优化与财务准备,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也为中国社会保障走向成熟、定型提供了巨大机遇。“社会保障实质上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没有财富增长不可能在社会保障领域做增量改革。”郑功成认为,在现阶段,中国需要通过调整结构与增加公共投入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继续增长,则客观上构成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有利条件。

升级 以顶层设计完善社保体系

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应着力打造中国社会保障“升级版”,从宏观视角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着力建立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郑功成认为,需要尽快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不能只有单项制度安排(如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而是特别需要有超越单项制度之上、超越部门之上、超越一届政府之上的宏观规划。

此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老年服务等制度的优化与定型,应是“十三五”期间深化改革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领域。郑功成认为,宜尽快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以此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在医疗保险方面,尽快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进而实现医保监管、经办、资源、信息等的统一,彻底化解这一制度现存的重复参保、多头经办、资源浪费等诸种弊端。在社会救助方面,需要尽快完善救助条件及救助对象的政策精准度,强化民政部门的职责与相关资源整合。

与此同时,要通过撬动市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完善面向企业与个人的税收政策,推动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及其他职业福利事业的发展;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确保事责与财权相统一。

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谭永生等人建议,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2020年实现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项目实现省级统筹,解决医保直接报销问题。适时适度降低企业费率,提高个人依法参保缴费的比例。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增至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0倍以上,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90%左右。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达到30%,更多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胡鞍钢等人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目标制定为,到2020年力争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民覆盖;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50%;城镇工伤保险覆盖2.9亿人;城镇生育保险覆盖超过2亿人,探索建立农村生育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低于保障标准人群全覆盖;公共财政中社会保障与就业类支出达到公共财政总支出的12%,相当于占GDP比重达到3.2%。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